在这方面,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就金融企业特别是投资银行的形态而言,合伙人制是否比公众公司更为合适?高管和业务骨干作为合伙制企业的主要股东,与企业共兴衰,在这样的框架下,是否能够更好地平衡金融创新的收益与风险? 在微观重塑的过程中,政府当然要发挥作用,但它不可以越俎代庖,因为在改善治理机制的谈判中,主体是股东和管理层,治理机制是两者在自愿基础上的博弈结果。
二是资本直接租赁农民土地发展资本下乡从事种养业这带来一个新的问题:人大代表开两天会,会期太短,根本看不懂。
各个部门一报,财政部门把这些预算一拼,报的可能多了,然后就各砍30%或20%,称作预算拼盘。税的重要性则简单明了。有些学者说,公共预算就是把政府财政的钱用于公共服务的目的,于是叫做公共预算,该观点更多指代的是款项的去向。之所以作此类比,实在是因为,在逻辑上,国家的财政预算同样具备这样一个清晰的推导过程。你发文件说,你们不许吃喝,但他手里有钱啊,他不吃喝?吃喝了你也不知道啊。
预算公开,治本之策,繁难之下,必将突破。另外,可考虑增强人大代表对预算的裁量权,有权让他们提出预算修正案。不仅储备货币的使用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发行国也在付出日益增大的代价。
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危机未必是储备货币发行当局的故意,但却是制度性缺陷的必然。第三,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SDR的使用范围需要拓宽,从而能真正满足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
SDR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对于参与各国而言,也有利于减少所需的储备,节省资金用于发展和增长。
基金组织成员众多,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以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为职责,并能对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监督的国际机构,具备相应的专业特长,由其管理成员国储备具有天然的优势。第三,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积极推动创立SDR计值的资产,增强其吸引力。同时它的扩大发行有利于基金组织克服在经费、话语权和代表权改革方面所面临的困难。
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其次,其供给总量还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对其币值的信心,SDR的发行也可从人为计算币值向有以实际资产支持的方式转变,可以考虑吸收各国现有的储备货币以作为其发行准备。
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的宗旨之一。SDR的使用范围需要拓宽,从而能真正满足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
·积极推动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投资和企业记账中使用SDR计价。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
当前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SDR定值的篮子货币范围应扩大到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也可将GDP作为权重考虑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考虑进一步扩大SDR的发行。危机未必是储备货币发行当局的故意,但却是制度性缺陷的必然。·进一步完善SDR的定值和发行方式。二、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1、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主张虽然由来以久,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
这需要各成员国政治上的积极配合,特别是应尽快通过1997年第四次章程修订及相应的SDR分配决议,以使1981年后加入的成员国也能享受到SDR的好处。基金组织正在研究SDR计值的有价证券,如果推行将是一个好的开端。
不仅有利于加强SDR的作用,也能有效减少因使用主权储备货币计价而造成的资产价格波动和相关风险。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而在短期内,国际社会特别是基金组织至少应当承认并正视现行体制所造成的风险,对其不断监测、评估并及时预警。当一国货币成为全世界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是无效的,因为多数国家货币都以该国货币为参照。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基金组织可考虑按市场化模式形成开放式基金,将成员国以现有储备货币积累的储备集中管理,设定以SDR计值的基金单位,允许各投资者使用现有储备货币自由认购,需要时再赎回所需的储备货币,既推动了SDR 计值资产的发展,也部分实现了对现有储备货币全球流动性的调控,甚至可以作为增加SDR发行、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的基础。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做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三、改革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寻求共赢 重建具有稳定的定值基准并为各国所接受的新储备货币可能是个长期内才能实现的目标。
2、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建立凯恩斯设想的国际货币单位更是人类的大胆设想,并需要各国政治家拿出超凡的远见和勇气。
经济全球化既受益于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又为发行这种货币的制度缺陷所害。但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
上世纪四十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遗憾的是未能实施,而其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显示凯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远见。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2、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储备,也将是推动SDR作为储备货币发挥更大作用的有力手段。改变当前SDR只能用于政府或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结算的现状,使其能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公认的支付手段。因此,应当着力推动SDR的分配。同时还应特别考虑充分发挥SDR的作用。
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进入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 。
理论上讲,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但SDR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线希望。
·建立起SDR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清算关系。四、由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不仅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更是加强SDR作用的有力手段 1、由一个值得信任的国际机构将全球储备资金的一部分集中起来管理,并提供合理的回报率吸引各国参与,将比各国的分散使用、各自为战更能有效地发挥储备资金的作用,对投机和市场恐慌起到更强的威慑与稳定效果。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